我买的《梅兰芳》的票是半价学生票,所以只得了这半场好戏,我也不好去索赔。
这前半场,是真真精彩绝伦。我看得心神荡漾,在影院里一时血气上涌,暗暗给了个五分。从剧本到台词,从演员到拍摄,几乎是挑不出毛病。
开场一个小钉子,完全刺到我心里。给了我两个字“精致”。《霸王别姬》或是《荆轲刺秦王》,尽管是风格不同,但都透着股有点小资味道的精致。
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细节是梅兰芳擂台胜了之后拍照。六爷推开他表哥要站在畹华身边,畹华一下子推开六爷,把他表哥拉回来,那动作让我觉得他有点“气呼呼”的,又干净又纯粹,可爱得紧。
陈导能从《无极》的好大喜功回归到精致这个正途上来,总算为时未晚。除了细节的精致,还有画面也不能不提。
极其赞赏片头制作。全黑的荧幕上,左上角出现一个聚光灯,而后是梅兰芳三个银色大字,右下方是细细的影子,美的像个谢幕的女子,宁静流转动人。尽管它看起来那么像《霸王别姬》的最后一段。
我最喜欢的画面是月夜下,一个梅兰芳的背影。邱如白在院子里偷看他,只有一个月亮照着,很亮很亮
败笔一:邱如白的设计。
败笔二:章子怡演孟小冬。
败笔三:主题大转向。
邱如白这个角色有些失败,失真。孟小冬是演的失败,章子怡毫无民国女性的气质,更不用说冬皇身上那种威严冷峻。邱如白是既设计得失败又演得失败。孙红雷倒是演的用心,可惜本人性格过于彪悍张扬,匪气十足,难以想象与温和从容的梅兰芳几十年知交。除非想用男男暧昧来吸引文艺界广大的潜伏gay们走进电影院。前期干净压倒脏,后期脏压倒干净,这也自然。败笔在于留洋回来却不像西方文化熏陶过的理性绅士,拜倒得太快,情痴得太久,连美国是个自由国家都忘记了,莫非也是克莱登大学毕业。总之突兀,不自然。
相比之下前半段就很精彩,除了大家公认的少年梅兰芳外表惊艳,京剧功夫到家,我更加喜欢那一组群像,燕十三和跟班费二爷演得炉火纯青,回味无穷。两代人之间在京剧传统与革新以及为人处世之间的赛与和,原本是个很好的主题,可惜后半段完全放弃了。转向庸俗的情感揭隐和泛政治化,把梅兰芳经营一生的艺术成就往意识形态上拔高。梅兰芳没跟日本人献媚,电影却给政治献媚了。
梅兰芳遇到孟小冬,一见倾心,深入交谈之后,相见恨晚,互珍互惜。他唱花旦,她唱老生,琴瑟合拍,水乳交溶。外人看来,都是天作之合,拆散有违天理。更何况,倾心的两人,几乎不用多语,便深谙对方纤细心思。但孟小冬一定是要离开梅兰芳的,有孟小冬在,梅兰芳孤寂多年的心灵会充实,会沉迷两人之间的情浓意切,会因了孟小冬的颦笑而失神,亦会因为她的悲泣而费心揣测。梅兰芳爱孟小冬,且这份爱是孤寂多年碰撞出的契合。不能说这份爱能追随梅兰芳一生,但至少,这一生梅兰芳不会再遇到同样令他愿意走往最高地步的爱情,像凡人一样,在爱里纠葛,在爱里沉沦。
三哥说,这是毁了梅兰芳。三哥有三哥的想法,三哥不是梅兰芳,却很懂得这份爱的重量。在三哥,当年辞去官位,背弃家族,为了梅兰芳,莫不如说为了京剧事业。梅兰芳演活了戏里的人物,同时,也激起了三哥对京剧的狂热。梅兰芳早已不是当年青涩的畹华,他挑起京剧门派,是社会公认的名伶。有他在,他便能发扬京剧的光大。他被背上了京剧事业的沉重枷锁,担负起甚至是关乎民族的荣誉
“梅兰芳”冒险源于敬仰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shilishan.com/life/id-113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