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部电影值得所有人都看看,尤其对其中的教育手段,我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:
弗莱彻导师全程只有逼迫,没有干货。
逼迫是最低劣的教育手段,任何一个傻逼都会使用,而且侃侃而谈,所以网上有很多人赞同弗莱彻,说对人不能鼓励,不能放松,要严格,要打压,要管好,甚至有些自虐的家伙,说希望有人管着自己,对自己严格,带自己赚钱成功。
说实话,这种价值观和方法导向永远不可能成功,这辈子基本告别自行车了。
因为他们都没注意到最基本的点:弗莱彻没有干货。
全片下来
“I need a push”,我曾经在微博里大言不惭的发过这样一条状态,发这条状态的时候无非是矫情工作没有挑战,生活太过平淡,希望有人能给点来劲的,或者给点希望。想来可笑,自己的生活竟然希望别人能给带来点波澜,而不是自己去创造点灿烂。当然这样说无非是一时的矫情,真的有个这样的人出现,不停的在背后“push”,恐怕我也是撑不过多久的,毕竟我是个没有什么宏图大志的人。
电影里的男主角则不一样,用他的话说考上这所大学是因为这里有“全国最好的大学乐团”,他渴望成功,同时他也愿意为之努力。一般电影里励志故事就这样开始了,黑马在碰到伯乐之后经过短期的努力就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,前途一片光明。可偏他碰到的不是这样的伯乐,而是一个喜怒无常,专门用各种偏激手段,以激发别人潜能为目的魔鬼般的“教师”。这电影的看点都在这师徒二人怎么斗智斗勇,甚至是怎么以相互欺骗、相互拆台来达到目的。
这样的教育方法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,简直是可以称之为“虐”,不过就像电影里说的,查理帕克就是被老师打出来的,天才也需要“push”
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被剧透说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片儿,所以心里早有准备。一边看着长得有几分神似扎克伯格的男主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,一边盘算着男主要流掉几公升血汗,换过几箱创可贴才能熬出头,然后一鼓作气用鼓槌打爆导师那铜钹一样光亮的头,奏出一首为艺术洒狗血的凯歌。
当J.K.西蒙斯所扮演的导师,冷冷的说出:“i know it was you”,我才意识到为啥这片儿不是什么励志片儿,因为这完完全全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恐怖片儿好么。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,从小时候起就做各种各样的噩梦:梦到被人追杀,逃命路途漫漫无尽头;梦到被怪兽围攻,逼退到角落无处可盾;梦到被遗弃在荒野,陷入无穷无尽孤独恐惧的颤栗中。然而,最为真实的噩梦,是梦到考试没有带笔,梦到考试迟到,梦到卷子上的题一个也不会做。而这部电影,就是把男主活生生的扔进萦绕我童年的各种噩梦之中。
你以为你被导师男神青眼相看了?不不不,你只不过是被找来翻乐谱的小透明备胎。你以为你抓住机遇转正成core part了?不不不
个人对最后一段的解读
弗莱切和男主角安德鲁在酒吧有一场对话,他们有提到了以前查理帕克的故事,因为乔伊琼斯用钵差点把查理帕克的脑袋削去,然后又在后台的冷嘲热讽,才刺激了后来查理帕克的牛B。 弗莱切在之前的选人培养人等方面很苛刻,但他自认为乐手还只是“good job”还不错的阶段。 弗莱切在这场对话中有说道,他还没有遇到一个他的查理帕克。 意思就是说还没有遇到像查理帕克这样的人,更不会去干削对方脑袋的事情,如果真的遇到,这样的偏执狂是有可能是去这样做的。
《爆裂鼓手》:伟人科比,和永远的曼巴精神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shilishan.com/life/id-1363.html